一生中,我們是尋找着一種身份。
從青春期開始,我們不斷問自己:「我是誰?我往哪裡去?」
在高球生命中,我們一學曉揮桿便忙着到球場打球去,幾年後,經過多番挫折,我們才稍事休息,不其然也問問自己:
「我是誰?我往哪裡去?」答案多是﹕「我又不是職業高球員,管它以後怎樣!」
這像是敷衍寵統說法,事實上,這正是心理學家James Marcia身份理論中四類之一:
身份擴散(Identity Diffuse)——刻意逃避面對自己的身份認知,生活上像甚麼也沒所謂,但缺乏方向感。
在打球中,我們往往可以猜度到,有些球友性格可能屬於其餘的三類:
一是身份過早自認(Identity Foreclosure)——這類人甚麼也像是上天安排好的,他們多是富家子弟,身份一早已被父母灌輸透,和他們打球,有他們自己的一套,自得其樂。
其次是身份未定向延緩(Identity Moratorium)——這類人最麻煩,他們一直在追尋自己的身份。打得不好時很困惑,試完這樣試那樣,總是自我懷疑,很不快樂。
最後的一類是身份定向達成(Identity Achievement)——這就是你的教練,他的身份無可懷疑,雖然可能被其他人替代,但地位仍是高高在上的。
我問教練:「甚麼動機令你成為高球教練的?」
「因為高爾夫是我的生命!」他義無反悔地答。
我驀然頓下來,問自己:「甚麼是我的生命?」(完)
#####
本文原登於《明報周刊》專欄〈高球型而尚〉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高球型而尚 ]